美国手里的牌, 快打不出去了
最近公布的外贸数据很说明问题。八月份中国对美出口只有三百多亿美元,同比掉了三分之一。进口虽然还没出全,但趋势差不多,一路往下走。这意味着什么?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,已经降到了历史低位。过去总说“脱钩”,现在看,更像是美国自己把自己踢出了主赛道。
美国这些年动不动就拿经济制裁说事,动不动就喊“卡脖子”。可现实是,中国前八个月进出口总额接近30万亿元,整体还在涨,出口尤其亮眼。这说明什么?
当美国忙着筑墙的时候,中国早就把路铺到了更远的地方。你关上一扇门,我就打开十扇窗。结果美国那边还在原地挥拳头,中国这边已经和全球做起了大生意。
这种变化不是偶然。过去十年,中国和东盟、拉美、非洲、中东的贸易联系越来越密。2023年,东盟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。今年前八个月,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出口增长超过10%。这些都不是数字游戏,而是实打实的市场转移和供应链重构。美国想靠一个市场牵制中国,早就过时了。
更关键的是,经济联系弱化之后,金融层面的博弈空间就打开了。SWIFT系统长期被美国当作制裁工具,能冻结账户、切断交易,看起来很厉害。但前提是别人离不开它。现在中国一年进出口规模超40万亿元人民币,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也在稳步提升。2024年上半年,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已经接近4%,虽然还不高,但趋势很明显——大家开始认真考虑替代方案了。
这不是要马上另起炉灶,而是说条件成熟了。当你的市场足够大、伙伴足够多,就有能力推动规则的改变。金融说到底就是信任和规则的问题。过去因为绕不开美国,大家只能用它的系统。现在不一样了,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,把命脉押在一个随时可能翻脸的体系上,风险太大。
美国现在最尴尬的地方就在这儿。它发现威胁越来越不管用,制裁越来越没效果。嘴上还硬,手上却没几张好牌。更麻烦的是,全世界都在用行动投票——谁提供稳定、可靠、公平的交易环境,就跟谁做生意。没人愿意为了美国的政治情绪,牺牲自己的经济利益。
当然,挑战SWIFT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也没必要着急。但方向已经很清晰:既然你靠不住,那我们就自己建。等到新通道真正跑起来,美国那套老办法,就真成历史了。
话说回来,现在有些美国政客还在那儿嚷嚷“脱钩断链”,听着就跟唱老掉牙的戏一样。问题是,观众早换台了。
上一篇:李凯馨胜诉!“不当言论”系前助理恶意剪辑,《赴山海》剧方维权
下一篇:没有了